岳母墓前的秦桧跪像:留还是拆?

当下社会上的争议焦点之一,大概就是关于岳母墓前的秦桧跪像,到底应该留下来还是拆除掉?这件事情引发了人们对历史文化、道德价值和政治立场的广泛讨论。在这样一个背景下,每个人的观点和立场都不尽相同,而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方式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。岳母墓前的秦桧跪像,到底该如何处理,一个正确的决策需要深刻的思考和充分的讨论。

有人问:秦桧后人要求拆除岳母墓前秦桧跪像,应不应该拆呢?

我的回答是:为什么要拆呢?不拆!

岳母墓前的秦桧跪像:留还是拆?

中国的历史,历来就是:拆了建、建了拆;推了建、建了推;烧了建、建了烧。这种恶性循环,证明了国人内心深深的劣根性,自己也作为国人,这不是看不起自己,而是对文化粗暴那一面的认真反思,我们难道不要反思吗?

再回到岳飞案件的本身,我们同样要反思,如今,我们在赵构、岳飞、秦桧这些的身上,表现出了怎样的理性审视?

当然,我们要恨秦桧。《宋史·秦桧传》记载,当抗金形势一片大好,当岳飞的“岳家军”打到离北宋故都开封近在咫尺之时,秦桧却力排群言,始终坚持向金求和。当岳飞狱兴,秦桧派谏官万俟禼论其罪,又唆使张俊又污蔑岳飞部将张宪谋反,当岳飞和岳云送到大理寺候审,他又命令御史中丞何铸和大理卿周三畏往死里整岳飞,随后,岳飞被杀狱中,岳云、张宪弃市,于是:“天下冤之,闻者流涕。”

当然,我们还要恨同跪于墓前的王氏、张俊、万俟禼、王俊。

据说,秦桧的妻子一句“捉虎易,放虎难也”,给心存犹豫的秦桧下了杀死岳飞的最后决心;张俊把岳飞派人送信给韩世忠一事告知秦桧,诬陷岳飞主张放弃楚州,为岳飞案子的构成做伪证;万俟卨充当鹰犬,对岳飞刑讯逼供,为制造冤案下了最后的毒手; 王俊被秦桧威逼利诱,诬告岳飞,成了冤狱的帮凶。

这些人确实都该跪,他们跪的是什么呢?他们在国家民族面前,跪的是卖国求荣;他们在传统美德面前,他们跪的是不忠不义;

然而,在看他们卑微地跪在岳飞墓、岳母墓前的同时,我们还应该理性的看到,他们的后面还必须跪上一个人,那就是宋高宗赵构。

1127年,金人攻破开封,北宋灭亡。当时,赵构因受命在外而幸免被捕,于1127年称帝,是为宋高宗。金人听说赵构称帝,本来已经退兵的他们,又渡过黄河发动第三次南侵。于是,赵构一路南逃,如丧家之犬。南逃期间,金人发动了“斩首行动”,赵构逃到哪,金人就追到哪。赵构如同惊弓之鸟,甚至丧失了男性功能。

从此,向金屈膝求和,成了赵构的最高理想和追求希望,只要能让金军停战,只要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和富贵荣华,牺牲金钱、布帛、土地、尊严都在所不惜,至于要牺牲一个小小武将岳飞,自是毫不在意。

1142年初,岳飞被赵构杀害于大理寺狱中,年仅39岁。金人所怕只有岳飞,当岳飞被杀的消息传到金国后,他们举杯相庆。而赵构,岳飞之死,让他增加了向金献媚的筹码,他最终做稳了金人的奴才,从此,死心塌地。

« 上一篇
下一篇 »